绘本

绘本故事 | 宫西达也《好饿的小蛇》蛇故事

    《好饿的小蛇》是宫西达也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内容诙谐幽默。这个小蛇扭来扭去地散步,一路上见到什么吃什么,吃东西时“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先后吃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肚子忽而变圆,忽而变弯,最后居然爬到了一颗苹果树顶从上到下吞掉了整棵苹果树,这下不妙了,肚子变成了一棵大树的形状,连眼睛都打上了叉。
       绘本巧妙地将各种水果和颜色结合在一起,让小蛇的身体通过一次一次的变形,真正体现了绘本从诞生之初就是儿童本位这个命题,绘本是用图画和故事共同讲述一个故事,对于绘本而言,图画甚至比文字有着更重要的表现意义。
绘本内容

01

封面的阅读
      封面可以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突出故事情趣,大多封面上除了图之外,还要注意书名、作者及译者、出版社等信息。封面的阅读可以让我们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的兴趣。不同于其他绘本,它的装订线在右边,故而本书要从后往前翻,《好饿的小蛇》封面(图1)上是一只可爱风趣的小蛇,头左尾右,可以轻易猜测到小蛇散步的动作线,让人印象深刻。
 
图1 《好饿的小蛇》封面

 

02

环衬的阅读
     环衬是一本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了,环衬起连接和支撑的作用,它的制作工艺使书籍展开时不起褶皱,使封面和内芯都保持平整。
       《好饿的小蛇》的精妙在于它的前后环衬是相呼应的
       你看,它的前环衬(图2)一共有九棵大树,只有从右边数第四棵长着红苹果。
图2 《好饿的小蛇》前环衬
      它的后环衬(图3),那棵长着红苹果的树断了。这告诉我们,可爱俏皮的小蛇一路前行,看到什么吃什么,最后竟然吞下整棵大树。
图3 《好饿的小蛇》后环衬
       前后环衬的区别在于前环衬比后环衬多了一棵红苹果树,而后环衬比前环衬多了一只笑嘻嘻的小蛇和一个树桩。

03

扉页的阅读
       扉页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画书的书名、作者和译者等以及出版者的名字。绘本往往从扉页就开始讲故事,就像电影开场前的气氛渲染或者小说的伏笔一样。
 
     《好饿的小蛇》的扉页(图4)非常简洁,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一只张大嘴巴、活泼可爱的小蛇,好像时刻都想着吃什么,动作感非常强烈,也让我们产生一种期待感,不知道小蛇会遇见什么呢?
 
图4 《好饿的小蛇》扉页

 

04

正文的阅读

《好饿的小蛇》以小蛇的肢体语言来传达美的信息,呈现出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和美感。它的动作性和游戏性很强,能唤起孩子内心的身体运动知觉,让孩子感受到绘本的游戏节奏,感觉到小蛇的情绪和运动。

 

       就像音乐有着节拍,如果将《好饿的小蛇》中的跨页连在一起看,会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是两个画面一重复,形成类似于“1.2,1.2,1.2”的韵律。

 

      你看,第一个画面是“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它会怎么样?”(图5)第二个画面就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一个苹果的形状。(图6)
图5《好饿的小蛇》苹果①
图6《好饿的小蛇》苹果②
     第三个画面是“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它会怎么样?”(图7)第四个画面就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一根香蕉的形状。(图8)
图7《好饿的小蛇》香蕉①
图8《好饿的小蛇》香蕉②
 
        第五个画面是“它发现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它会怎么样?”(图9)第六个画面就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图10)
图9《好饿的小蛇》饭团①
图10《好饿的小蛇》饭团②  
 
       第七个画面是“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它会怎么样?”(图11)第八个画面就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一串葡萄的形状。(图12)
图11《好饿的小蛇》葡萄①  
图12《好饿的小蛇》葡萄②  
  
      第九个画面是“它发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猜,好饿的小蛇它会怎么样?”(图13)第十个画面就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一个菠萝的形状。(图14)
图13《好饿的小蛇》菠萝① 
图14《好饿的小蛇》菠萝②
       我们可以发现,将《好饿的小蛇》中的跨页连在一起看,两个画面一重复,共重复了5次,故事情节的基本模式都是小蛇发现了什么,肚子变成了什么形状。这也是这本书的艺术特色之一,它有一个重复的结构,连文字都是差不多的,便于孩子们记忆,二来可以让孩子们尝到预测结果的兴趣,尤其是孩子们发现图画与心中结果毫无二致,这种喜悦感自是不言而喻。
       《好饿的小蛇》通过画面的五次重复,让孩子们产生一幅幅看下去的乐趣,并在头脑中不停地预测想象接下来还会遇见什么,盼望着翻页,渐渐地接近故事的高潮。如果故事一直这样无限的重复下去,会磨灭掉孩子们最初的惊喜。聪明的故事人往往都会在几次重复后出来一个意想不到的高潮。重复到第五次,小蛇竟然……吞下一整棵大树(图15-18)。
       宫西达也用了四张图来表现小蛇吞掉大树的过程。小蛇发现了一棵大树,采用了一个仰视的视角,它仰着头,望着那棵树,若有所思(图15)。然后出乎意料地,他并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扭来扭去爬上树(图16),张大嘴巴(图17),用跨页的两幅图特写,小蛇越是显得用尽全力,孩子们越是会跟着紧张:小蛇,你再饿也不能吞大树呀!随着咕嘟一声,小蛇竟吞下大树,看它的尾巴都变成了树枝的形状,有趣童真,充满了荒谬与逻辑感。
图15《好饿的小蛇》树①
图16《好饿的小蛇》树②
图17《好饿的小蛇》树③
图18《好饿的小蛇》树④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却余味无穷。却留下了疑问,那么小蛇后来去了哪里呢?它是不是死去了?

05

封底的阅读
      封底和环衬一样,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好饿的小蛇》的后环衬(图3)与前环衬(图2)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封底(图19)上的一只小蛇在草丛中呼呼入睡,也许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将大树消化掉吧。此时,如果忽视了封底,可能就会认为小蛇死去了,那就变成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图19《好饿的小蛇》封底
绘本共读

 

     与孩子相比,成人已经是一个拥有很多习惯、信念、价值观、感情的记忆和历史了。与成人相比,孩子们更是以身体和世界建立联系,他们所有的快乐都源于感觉的快乐,这有利于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
 

01

角色表演

       《好饿的小蛇》魅力在于,它的图画童趣生动,文字简单重复,在情节上以节奏般的韵律重复五次达到高潮,故事合情合理。用简单的故事串联起水果、颜色、形状等知识,通过小蛇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来传达美的信息,呈现出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和美感,具有动作性和游戏性,非常适合进行角色表演,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绘本的快乐,感觉到小蛇的情绪和运动。

 

 

02

用Thinking Map

 

利用  Thinking Map ,将绘本读得更深入一点。Thinking Map 具体可见:怎样更好地利用Thinking Map帮助孩子学习英语、数学、阅读和科学?

 

①用圆圈图画一画关于蛇的联想

 

 

②用气泡图画一画小蛇的特点

 

      ③用括号图画一画苹果树的结构

         ④用桥型图画一画小蛇吃东西前后的变化

 还可以用流程图画一画故事的发展脉络,画一画小蛇前前后后一共吃了什么东西。鼓励孩子加上自己的创意,创编故事

 

03

美术及手工活动

 

     绘本中小蛇看到什么就吃什么,于是小蛇的肚子变成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苹果树的形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可以让孩子试着做一做小蛇和各种水果的造型。
①用印章拓印的方式,蔬菜是 非常好用的拓印工具

②用太空泥的方式,让孩子尝试运用团圆、搓长、压扁等技能表现吃了各种水果以后的小蛇造型。

- End -

机械宅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查看“机械宅”的所有文章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