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

绘本故事 | 《你好灯塔》

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7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俄)苏霍姆林斯基

绘著:[澳]苏菲·布莱科尔

翻译:范晓星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你好灯塔》是2019年凯迪克金奖绘本,绘著者苏菲·布莱科尔两获凯迪克金奖(2016年作品《寻找维尼熊》获当年凯迪克金奖),三获纽约时报最佳图书奖,善用浪漫的笔触讲述严谨和深刻的故事。

为了创作《你好灯塔》,苏菲·布莱科尔走访了从美国纽约州向北直至加拿大纽芬兰沿线的很多灯塔及守塔人,首次用绘本的形式从“灯塔”的角度讲述灯塔和守塔人的故事。

环衬页用“灯塔日志”展示了绘本即将讲述的故事的部分元素——信件、针线活儿、家人照片、海中的航船。这些与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不免有些格格不入,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什么样的职业、情境,才需要写“灯塔日志”呢?

“灯塔”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今天的孩子大概率没有见到过真正的灯塔。开始讲述绘本之前,孩子们估计都会问我们“什么是灯塔”这个问题,好好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认真阅读、思考,自己去发现答案吧!)

扉页上,浩渺无垠的大海中,矗立着孤零零的灯塔,远处的海面上是拖拽着长长痕迹的航船。航拍的视角凸显了灯塔的位置特点,隐隐地透露着遗世独立的独特气息。

在遥远的天边有一座很小的岛,

岛上礁石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灯塔。

它恒久地站立在那里,

面向大海,放射光芒,

为过往的航船指引方向。

从黄昏到黎明,灯塔发射出一束束光芒。

你好!你好!你好!

你好,灯塔!

绘本首页延续了扉页的视角,航船向亮着塔灯的灯塔方向行驶,它是要干吗呢?(引出绘本下文)大海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长得像塔一样的建筑呢?(提醒宝贝们注意灯塔的用处和守塔人的职责)

新来的守塔人接替年迈的守塔人,

继续守护塔灯。

他擦亮透镜,注满灯油,修剪燃过的灯芯。

夜晚,他按时上好发条,保证塔灯旋转。

白天,他为圆形的房间刷上新油漆,

如海水般深绿的油漆。

他记下灯塔日志,穿针引线,

聆听四面八方的风声。

原来,航船送来了新的守塔人!这一页,作者给出了关于灯塔和守塔人职责的重要信息,问问我们的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联系灯塔的位置、用途,想想看为什么守塔人要做这些工作呢?(家长们当然可以从“认知”这个角度引导孩子们来阅读《你好灯塔》,但如果能够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去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考,是不是更好?)

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吹呀,吹呀。

你好!你好!你好!

环境一:风中的灯塔

守塔人烧好水,为自己沏上一杯茶,

然后探身窗外钓鳕鱼。

他哼着小曲,摆好餐具,

多希望能有个人说说话。

每隔几天,他给她写一封信,

让海浪带走。

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

等候她的回信。

日志一:日常生活(平安无事)

天色越来越暗,波浪滔滔,浪花四溅。

你好!你好!你好!

环境二:巨浪中的灯塔

守塔人用望远镜眺望远方。

灯塔勤务船来了,送来了灯油、面粉、猪肉、豆子……

和他的妻子。

他领着妻子在灯塔里转了一大圈儿,

参观了里面每个圆形的房间。

他守护灯塔,

记下灯塔日志,

摆上两套餐具。

日志二:(事件)勤务船到来、妻子来临

一切都消失在浓雾之中,

必须敲响雾钟,提醒过往的航船!

铛!铛!铛!

环境三:浓雾中的灯塔

翻到这一页,可以先不读文字部分,问问孩子:这是怎么了,灯塔怎么看不清了?航船还能看到塔灯发出的光芒吗?要是看不见,守塔人要怎么办才可以提醒航船呢?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海难发生了!

一艘小船撞上了礁石!

一刻都不能耽误,守塔人划着木船出发了。

他将三名水手从深不可测、漆黑如墨的海水里拉上船。

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

为水手们披上毯子。

日志三:(事件)救援海难水手

海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你好!你好!你好!

环境四:冰上灯塔

一天清晨,守塔人打起了喷嚏;

黄昏时分,他已病得下不了床。

他的妻子顿时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沿着旋转楼梯跑上跑下。

她守护塔灯,

给丈夫喂汤,

铲除塔灯室窗户上的冰霜。

她坐在丈夫身边,

在灯塔日志上记录下他退烧的那一刻。

日志四:(事件)守塔人发烧、妻子顶替履行职责

冰山向着南方漂去。

鲸鱼朝着北方遨游。

你好!你好!你好!

环境五:冰川融化后的灯塔

在灯塔里,守塔人的妻子在屋中踱来踱去。守塔人烧好热水,搀扶着她,吸气,呼气。他守护塔灯,在灯塔日志里……

记下他们的孩子诞生的那一刻。

日志五:(事件)妻子怀孕、孩子诞生

天空闪现绚丽曼妙的绿光。

你好!你好!你好!

环境六:极光下的灯塔

勤务船到了,它运来了灯油、面粉、猪肉、豆子和邮件。

跟随新书和大路上的消息一起来的

还有一封不期而至的信,

信封上有海岸警卫署的封蜡。

守塔人上好发条,擦亮透镜,

如往常一样。

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

可是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长了。

日志六:勤务船到来,带来海岸警卫署的信

一家人眺望遥远的海平线。

作者为什么会在这里安排这样一幅意味深长的图画?是对即将结束的生活的回味?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孩子们应该还不能去理解和共情这一页,但我们家长讲述时候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向孩子传达作者的情绪、您的情绪。所以如果有条件,在和孩子讲读绘本之前,我们最好提前通读几遍哦!)

海岸警卫署的人来了,

他们带来了新式塔灯,安装好运转塔灯的机器。

不用再注满灯油,

不用再修剪灯芯

守塔人的工作结束了。

他登上旋转楼梯的最高处,

合上了灯塔日志,

永远地。

一家人整理好行装,

放到小船上,

与天上的海鸥

挥手告别。

船离开了小岛,碎浪多多,他们举头回望。

再见,灯塔!

再见!再见!再见!

熟悉的画面,熟悉的布局,这一页和绘本首页对称呼应。唯一的不同,在于“来”和“去”,在那一声声的“你好”和“再见”。

在遥远的天边有一座很小的岛,

岛上礁石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灯塔。

它恒久地站立在那里,面向大海,放射光芒。

雾起,雾散。

浪起,浪落。

风,吹来,吹去。

你好!你好!你好吗?

这一页的文字再次与绘本首页相呼应;画面则从航拍远景切换到灯塔的特写——风平浪静、落日余晖中的灯塔仿佛亘古不变的神祗,守护着来往的航船和旅人。

这一次,是谁在和谁说“你好”?是谁在问谁“你好吗”?

越过海浪,跨过海湾,陆地上有一束光芒,它仿佛在回答:

你好!你好!你好!

你好,灯塔!

这一页是原来二折页的展开,承前启后地将画面从灯塔的特写拉到中远景,把下一页守塔人一家对灯塔的牵挂和问候巧妙地融合进来。

最后这两页的图画,再次由远及近,自然而然地隐喻着灯塔和守塔人的关系:我守护着你,你守护着我。尽管守塔已成为过去,但心中的守护却不会随着一纸信笺而结束。

绘本的最后这几页,情感悠远绵长,可能不太适合幼儿的阅读兴趣。但这几页的文字和图画本身非常优美,不妨从这些角度去和孩子们分享,引导他们慢慢地从欣赏形式上的美,更能进一步欣赏文字和图画营造的氛围的美以及其它精神层面的美。

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了,在绘本行文过程中,有“环境”和“日志”两条线索并进。现在,可以和我们的孩子玩玩“找一找”和“想一想”的游戏了——

请和孩子一起找出灯塔出现在了几种环境中?这些环境中,天空分别是什么样的?海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中除了灯塔还有什么(动物?人?)?是谁在和灯塔说“你好”?

守塔人的“灯塔日志”记录的是什么?根据绘本中提供的线索,和孩子们一起来编编看守塔人的日常生活吧!日志中记录的事件,也可以让宝贝们发挥想象,把“事件”扩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哦!

【推荐理由】

有太多理由推荐这本《你好灯塔》了,不仅因为它获得的是号称“绘本界奥斯卡”的凯迪克金奖,更因为它的选题、主旨、启示、图画布局、细节描绘……。每读一遍,就会被不同的细节所惊喜,就会有新的、更深层次的感悟。可以说,这是一本适合3-100岁的精美绘本;这也是一本无论读多少遍都不会厌倦的绘本。

</s

机械宅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查看“机械宅”的所有文章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推荐